期刊论文的标准格式要求

时间:2022-03-04 12:04:22 论文格式 我要投稿

期刊论文的标准格式要求

  导语:期刊论文对格式要求往往比较严格,对于常常只注重论文内容不注意形式的作者们来说,标准期刊论文的格式要求直接影响编辑的审稿印象和成功通过与否,显得格外的重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期刊论文的标准格式要求

  一、标准期刊论文的标准格式为

  1、题目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文章应附英文题名。

  2、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例:LIXiang-yu(李翔宇)

  文章应标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

  3、摘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二、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三、参考文献

  1、标准期刊论文格式要求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集(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其他未说明文章(Z)。

  a.参考文献如为专著,项目包括:作者姓名.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参考文献如为期刊,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版本.年.月.卷(期)~年.月.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c.参考文献如为电子文献,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电子文献题名.文献出处或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四、作者信息

  1、作者信息置于中文标题下方。所有作者的姓名列于第一行,用逗号隔开。姓名采用楷体,居中,加粗,单倍行距。

  2、姓名下方放置作者的单位信息(中文),单位信息采用宋体,居中,单倍行距。如果有多名作者并且单位不同,可以将不同的单位分多行编排,并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标注。

  3、单位信息下方是作者的Email。Email信息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居中,8磅,单倍行距。如果论文提供多个作者的Email,可以用分号隔开,并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标注。

  注意事项

  以上经验中所介绍格式为期刊论文中的主要格式,但涉及到具体比如字号等问题,各期刊有所不同要求。

  期刊论文的范文1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各行各业,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尤其突出。以Internet为基础的互联网为买卖双方直接沟通产销信息提供了最廉价的工具, 也成为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最佳方式。在网络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在组织形式、流通模式、流通渠道以及营销方式等方面都在进行着创新。

  [关键词]网络技术国际贸易创新方式

  一、国际贸易组织形式的创新――虚拟企业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对企业传统的组织形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打破了传统职能部门依赖于分工与协作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除了市场部或销售部与客户直接打交道外,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其他部门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网络与客户频繁接触,从而改变了过去间接接触客户的状况。企业组织信息传递的方式也由单向的“一对多式”向双向的“多对多式”转换。“一对多式”单向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垂直型组织结构。而“多对多式”的信息传递方式,将垂直的阶层结构演变为水平结构形式,这是世纪企业组织结构的新变化,即网络化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表现为两大特点:第一, 电子商务构造了企业的内部网、数据库, 所有部门和其他各方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快捷地交流,管理人员之间相互沟通的机会大大增加,组织结构逐步倾向于网络化结构;第二, 电子商务使中间管理人员获得更多的直接信息,提高了他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网络化组织结构的典型代表是虚拟企业。这种企业打破了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的界限,把现有资源优化组合成为一种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约束、利用电子手段联系、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虚拟企业可以是一个企业的某几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某一种要素或几种要素与其他企业系统中某一种或几种要素的重新组合。虚拟企业一改我们习惯了的刚性组织结构,通过柔性化的网络将具有相关能力的相关资源联系起来,组成跨职能的团队,使资源的配置真正实现最优化。

  虚拟企业以高屋建领的方式站在企业之上,专注于产品的生产、销售及供应,摆脱了传统企业内部事务如人事、行政、财务、福利等的烦扰。虚拟企业能紧抓瞬间即逝的市场机遇,将原本分散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管理资源快速有效集成。

  二、国际贸易流通模式的创新――ECR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自主意识增强,对新产品的期望越来越高,个性化需求的特点明显。为适应这一变化,一种新的贸易流通模式出现,并得到推广,这就是消费者有效反应(EfficientConsumetResponse)以下简称ECR。根据ECR欧洲执行董事会的定义,“ECR是一种通过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各自经济活动的整合,以最低的成本, 最快、最好地实现消费者需求的流通模式”。ECR促进了贸易过程的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和信息创新。这种创新的意义深远,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目前, ECR模式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国际贸易问题》年第期家和我国的台湾地区都得到了广泛推广。如何将ECR模式有效推广至国际经贸领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实施ECR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欧洲推广ECR流通模式,直接效益是每年节省费用270亿美元,平均零售成本降低5.7%,其中运营和库存成本分别下降4.8%和0.9%。

  与传统流通模式相比较,ECR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传统模式中,整个流通过程被人为地划分成若干个封闭的小环,各小环之间存在节点。这在我国对外贸易的传统模式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1.重视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ECR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开发了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自动订货系统(CAO)。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交货周期长、商品保鲜度低、破损率偏高,特别是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各种手段,利用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2.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

  在传统的商品供应体制上,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联系不甚紧密即或相互间较为紧密,发生的每一次定货都有很大的随机性。这就造成生产与销售之间商品流动的极不稳定性,增加了商品的交易成本。而ECR系统却克服了这些缺点在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建立起一个连续的、闭合式的供应体系,使他们结成了相对稳定的伙伴关系,克服了商业交易中的勾心斗角,实现了共存共荣,是一种新型的产销同盟和产销合作形式。

  3.实现了非文书化

  ECR系统充分利用了信息处理技术,使产购销各环节的信息传递实现了非文书化。无论是企业内部的传票处理,还是企业之间的订货单、价格变更、出厂、装般通知等文书都通过计算机间的数字交换进行自动处理。由于全面采用了电子数据交换,可以根据出厂明细自动处理人库,从而使时间近似为零。这对于迅速补充商品,提高预测精度,大幅度降低成本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国际贸易的渠道创新――电子中间商

  传统贸易的流通渠道主要包括批发企业,零售企业等中间组织,这些组织都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并由专门的销售人员从事商品经贸论坛的买卖工作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盛行,利用无国界、无区域界限的来销售商品并提供信息服务中介功能的新型中间商,即电子中间商,成为互联网时代贸易流通渠道的新生产物。

  1.电子中间商的特点

  与传统中间商一样,电子中间商起着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作用,同样帮助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并满足其需求,帮助生产者掌握产品销售情况,降低生产者与消费者交流的成本费用。但与传统中间商相比较,电子中间商的特点也很明显:

  (1)虚拟交换。传统中间商参与交易活动,需要承担物质、信息、资金等交换活动,而且这些交换活动与交易同时发生。而电子中间商作为交易的一种媒体,它主要提供信息交换场所,在为生产者提供大量产品和服务信息的同时,为生产者传递产品服务信息和需求购买信息,具体的物质、资金等实体交易活动则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进行,因此交易中间的信息交换与实体交换是分离的,属于虚拟交换。

  (2)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现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种被称之为“信息代理人”的电子中间商,它实际上是代理消费者处理消费信息的网站,由消费者签约授权帮助其代理私人资料, 并通过分析以上掌握消费者的消费风格、生活方式、购买习惯和购买时机等信息,同时提供极大化的服务内容,以供应消费者所需的消费信息。显然,新型的电子中间商将不再只是提供通路,而更多的是提供信息中介服务。

  (3)交易效率高。通过传统中间商达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往往通过两次以上的转手,从而造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缺乏直接沟通而电子中间商提供的信息交换可以帮助消除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有交易意愿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和完成具体的实体交换,从而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无效交换和破坏性交换,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质量。

  2.电子中间商的优势

  电子中间商包括目录服务、搜索服务、虚拟商业街、网上出版、电子支付、虚拟市场和虚拟商店等形式。下面以虚拟商店为例,说明电子中间商的优势。

  (1)成本低廉。虚拟商店不需要店面、摆放货品、服务人员等, 它通过设置五彩斑斓的网页在网络上向全世界的顾客推销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在电子空间上开办一家虚拟商店,其成本主要是建立站点的费用,加上网络使用费,比普通店铺经常性的支出,如昂贵的店面租金、水电费、营业税及人工费用等低廉许多倍。而且, 虚拟商店可以在接到顾客订单后,再向生产厂家订货,而无须将商品陈列出来供顾客选择。这种“零存货”的管理方式,也大大降低了流通费用。

  (2)全天候经营。由于虚拟商店不需雇用经营服务人员,网络随时向顾客开放,这样突破了普通店铺对于消费者购买的时间限制,方便了消费者购买。而且通过网络服务,也可摆脱因员工疲倦或缺乏训练而引起顾客反感带来的麻烦。

  (3)面对高收人、高教育水平的消费者。许多研究表明,或一些商用线上服务的使用者多为高收人、高教育水平、从事专业性或经理级工作的群体。

  (4)无国界的经营。国际网络无远近之分,只要拥有电脑并连上网络,即可随时到电子空间的商店里遨游。这种方式可以使小企业变大、本土公司变为全球公司。对于国内资本额不高、无太多行销预算的中小企业而言,尤其具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张成东 罗琼:浅析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和谐发展的对策[J]. 网络财富, 2010, (01)

  [2]许冬梅 刘建立:科学发展观视阈内的企业文化创新研究[J]. 煤炭技术, 2010, (02)

  [3]彭秋玲 智艳芝: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管理[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12)

  [4]葛新 李全:电子商务环境下运营型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J]. 经营与管理, 2010, (01)

  期刊论文的范文2

  1、发表论文的重要性

  不同的人发表论文的作用也不同:

  (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 毕业需要;教师 、医护人员 、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 等 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

  (2)申报基金、课题 :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 是作为 基金或课题 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

  (3)世界性基础领域的研究,比如在医学、数字、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公开发表论文 是对最新科技 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种展示和报道。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等。

  (4)提升自身竞争力: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具有一定水准的论文,有助于提升个人学术素养,进入社会,也可能会有更高的起点。

  2、发布论文的流程

  (1)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验证其写作价值,如果具有一定价值,就着手开始筹备论文,第一次发表论文,可以多向前辈请教,多查阅一些资料文献,在前人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选题立意要新颖实用,不要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

  (2)论文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以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准备发表论文,发表论文第一步就是要选择对应的期刊,如果稿件投向不合适的期刊可能会遭遇退稿和不公正评判。

  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

  在知网或其他数据库中检索本篇论文相关领域的期刊,查看期刊级别以及刊物号等,确保其为正规期刊,然后阅读其刊登发表过的论文,看自己的论文是否适合在这些期刊上发表,从中挑出2—3个期刊作为备选,进一步了解这些刊物的审稿周期、投稿费用、投稿要求等,从中选出将要投稿的1个期刊,联系期刊编辑将自己的稿件投递过去,然后等待审稿人员的回复。

  3、发表论文的要点

  作者投稿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所投期刊的大致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符合规范等。还应注意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一稿多投问题。一稿多投是违反学术道德的,但又没有明确的界定。绝大多数期刊都要求作者申明不一稿多投。如果投稿人觉得不能接受,他可以选择不在这个期刊投稿,但是如果投稿人同意了,那他就要实践自己的承诺,这是基本诚信问题。刚写文章的作者,投稿时会同时投向很多期刊,e—mail抄送栏里密密麻麻的e—mail地址,编辑最忌一稿多投,看到这种投稿情况,基本不会采纳。每一种刊物都有鲜明的办刊特色,一篇稿件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可用”。关于投稿,把一篇论文的中文版、英文版分别投向国内刊物和国外刊物,即使有所改动,但是编辑一般都具备专业背景,一旦发觉,即可以论文缺乏创新性的理由而退稿。随着科技与网络的不断发展,一稿多投现象将会得到遏制。

  (2) 电子投稿需要注意的问题。稿件以附件形式发送,不要直接粘贴在“内容”里。下载麻烦,且原文格式也无法显现; 稿件中一定要写清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编等个人信息,便于编辑部联系,以及稿件刊用之后邮寄样刊。作者联系信息很重要,如果作者不留联系方式,将有可能耽误稿件及时发表。邮件名称避免只写“投稿”二字,最好直接写明文章标题、所投栏目。也就是把文章标题作为信件名称,写在“收信人”下面的“主题”栏内。编辑检索时一目了然。投稿后,作者都非常希望能尽快得到回复,编辑部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时间一一回复的。除非这个稿子需要修改,需要跟作者交流。如果不需要修改,一般会在稿子审定后通知作者,或发用稿通知,这是投稿的基本常识。

  (3) 注意写好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为研究、撰写或编辑论着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在学术论文后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①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②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③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参考文献写得好不好,是编辑决定是否接受投稿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参考文献选择的准则是: 代表性、相关性、重要性和实时性。实时性是指要掌握研究动态,最近的文献也要列出。从作者的投稿来看,参考文献符合要求的寥寥无几,大部分作者所列参考文献都不符合规范,或者标点符号不规范,或者少项目,甚至纯粹是为了凑参考文献条数,以显示文章的科学性。但是,有经验的编辑一眼即可看穿作者的意图,反而不利于文章的录用。

  (4) 要学会跟编辑交流。编辑离开了作者,那么编辑水准再高也没办法展现; 作者离开了编辑,那么文章写得再好也只能自娱自乐。所以,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劳动,作者也要理解编辑的辛苦。经常发表文章的作者,大都很善于跟编辑交流,他们在投稿前后,会给编辑打电话,交流沟通。投稿落选,作者不必自怨自艾进而怀疑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没有必要责怪编辑,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兴师问罪”。稿件没有被采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个编辑部一般都会对文章进行专家审稿,所以,建议作者多跟编辑沟通,询问审稿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也有利于作者对文章的修改,以及今后的论文写作,提高论文的科研水平,加大论文的被录用率。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

  期刊论文的范文3

  摘要:随着近年来财政预算体系改革、零余额账户的推出、银行账户的清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强制结算等制度的实行,一个单位同时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逐渐凸显两种会计制度双轨制的矛盾与冲突。笔者试着从两种制度双轨并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基本建设;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轨

  历年来,事业单位建设项目核算通常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各单位均单独设置基本建设财务账套,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明细会计科目的设置与核算。2014年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基本建设项目纳入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但依然保留基本建设账套的独立核算,以双轨制维持现有的两种会计制度的模式。随着近年来财政预算体系改革、零余额账户的推出、银行账户的清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强制结算等制度的实行,一个单位同时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逐渐产生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且日益凸显两种会计制度双轨制的矛盾与冲突。

  一、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双轨制下的问题

  (一)关于银行账户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事业单位下拨的财政性资金统一纳入单位指定的银行开设的单一零余额账户中,因此,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基建项目必须要与单位大帐套合并使用,进行统一的收入与支出、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核算。目前,事业单位一般建设资金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专账核算,按规定程序批准使用。国库零余额额度下达后根据项目进行分解,归集到各自项目的预算额度中,按规定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与单位财务账分开独立核算。由于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账套没有独立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基本户的银行账户也因根据规定进行银行账户被清理销户。单位的基建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另一部分来源于事业单位自筹,但是,基本建设账套的银行基本户已经不存在,其自筹资金只在单位大账套进行会计科目的形式核算,资金并没有真正拨付,但是在基建账中,这部分资金又作为事业单位的自筹拨款计入资金来源中,导致一定程度的“账账不符”。此外,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实行后,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用公务卡结算的费用结算,需要单位大账户进行挂账、还款冲销的结算,同时,也须在基本建设账套同步反映,造成财务工作的重复劳动。

  (二)关于会计核算

  基本建设账套与所财务账套各自独立,在基本建设账套内根据实际承担的建设项目分别单独核算,按规定将决算情况合并纳入单位账簿和相关财务报表。基本建设设置独立账套,会计核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均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并根据项目特点及财务管理要求,自定义部分末级明细科目细化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等式为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基本建设账套核算的同时,需将财务事项在单位的大账套里同步反映。事实上,建设单位基本建设账套的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这一会计等式核算的会计内容与行政事业单位账套内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科目并不匹配,需要手工调整合并后才能填报。另外,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经常有自筹资金,其资金的核算一般通过“结转自筹基建”这一科目进行列支,然后再转入基建账,但是这样的核算方法势必造成资金的重复性列支,具体的会计操作中,这样的会计核算方式也经常会使财务人员产生困惑,容易导致账务混淆。

  (三)关于会计报表

  由于《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等式与企业、事业单位不同,会计报表的格式也不一样,《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报表有:资金平衡表、基建投资表、待摊投资表、基建借款情况表、投资包干情况表。2014年起,财政部将基本建设会计报表调整为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保留了资金平衡表,另外设置了投资项目表、资产基本情况表、项目统计分析表。单位编制财务决算报表时,也必须将基本建设账套合并纳入一并反映。由于会计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的对应性不够强,即便合并账也会给会计报表的填报造成很大困惑,无法真正将基建项目的会计信息与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实时反映,不利于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分析。

  (四)关于财务内控

  良好的财务内控制度,能够有效约束单位的主要经济行为和关键岗位人员,确保项目执行和管理行为在良性轨道上良好的运行。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规则》(2016年财政部第81号令)及单位内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各单位基本都实行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资金支付严格按照合同制、监理制管理,单位内部严格实行逐级审核审批制度。由于基本建设账套与单位本级财务账套的相对分离,其财务内控相应实施不同的内控制度和规程。这种情况下,单位的内控可能会出现思路不清晰、目标不集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相容岗位的设置、关键控制点的具体目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财务决策等环节。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内控的设计,在层次上一样涵盖单位领导班子、管理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甚至单位全体职工。在流程上应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而选准关键控制点是规范内控制度的核心,只有抓住关键控制点,才能有效避免内控真空。

  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轨的必要性

  (一)取消基本建设独立账套,合并至单位法人账套

  目前,基建会计核算采用独立账套核算,会计科目也是单独设计,会计恒等式为资金占用=资金来源,相对于其他会计制度有较大的区别,对会计人员工作“兼容性”有更高要求。新修订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均要求基建并账,避免基建账“游离大账”。但频繁的并账工作,造成了重复的工作,多次并账也容易造成核算上的差错。此外,根据财政国库支付制度,支付额度统一按项目预算下达,但按照现行银行账户管理要求,涉及自筹资金的基建项目,其自筹资金是在单位基本结算账户,无法拨付转到基本建设银行账户(原基建银行账户已撤销),容易造成项目资金管理与财务核算交叉混淆,不易统一管理。因此,建议撤销基建项目独立账套核算制度,统一合并至单位账套内实行专项核算,专款专用。既满足了基建项目独立核算的要求,又实现了法人账套对单位财务收支和预决算执行情况的整体反映,还减少了合并基建账带来的财务重复工作,提高了管理效率与质量。

  (二)对相关会计报表进行优化合并

  目前,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年末需要填报与基本建设项目相关的报表为《部门决算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两套报表相互交叉,数据重复统计部分较多,差异在于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报表》由以前的《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决算报表》修订调整而来,总共4张表,分别为资金平衡表(01表)、投资项目表(02表)、资产基本情况表(03表)、项目统计分析表(04表),其中资金平衡表与以前的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决算报表口径一致,但投资项目表与资产基本情况表为近年来调整报表统计口径后新增填报的。笔者认为,该套报表与《部门决算表》统计内容基本重叠,尤其投资项目表,将基本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和所财务账形成的固定资产混在一起,无实质意义。另外,资产基本情况表与部门决算的资产情况表统计内容基本一致,但统计口径不同,只需细化部门决算的资产情况表即可。因此,建议将《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合并到部门决算表中,并将《固定资产投资报表》除资产情况表外的单表各自单独反映。

  主要参考文献

  [1]《基本建设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1号令,2016.9

  [2]《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农业部,2004.9

  [3]做好建设单位基建财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李国荣、陈加丽、曹国强,中国农业会计,2012.12.

  期刊论文的范文4

  摘要: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两者属于不同的服务对象及管理领域,因而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会计制度;税法;固定资产;财务会计;会计处理

  在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上,会计制度与税法基本无异,区别仅仅在于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差异,如会计制度与增值税法中对于固定资产内涵的规定不同。而会计制度与税法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其具有各自不同的最终目的以及遵守原则,正是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其会计处理的不同。鉴于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金融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对会计制度与税法对固定资产财务会计处理上存在的差异进行详细地了解及掌握,现进行如下分析。

  一、会计处理差异原因分析

  1.重视实质的会计制度及税法的法定性

  随着新会计核算制度的制定,其中一项新的会计核算总则为实质重于形式,此项规则表明当交易的实质与法律形式之间存在差别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质情况进行核算与反映,而不是依靠法律形式。但是在税法中,对于此类状况的会计核算则遵循的是法定性原则,因此在企业纳税额与利润总额的核算中,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会计处理存在差异。如,在企业会计处理中,除了在国家税法的相关规定外,对于各项计提减值资产不能再进行税前扣除处理,但是在对待处理的财产损失进行处理时,必须在经过企业的申报以及税务机关批准后才能将其作为税前列支。我国会计工作人员在对两者之间差异进行会计处理时,主要采用的是会计制度与税收分离的方式,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当遇到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则存在差异的情况时,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主要以会计制度作为参考,在纳税处理时再根据税法进行相应的调整。

  2.谨慎性的会计制度及税法据实扣除

  企业会计人员在对不确定因素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力以及谨慎性,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要全面地考虑到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损失,也就是说既不能不高估资产收益,也不能过于低估负债或费用情况。会计处理中的谨慎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当会计人员对各种不属于资产所作的计提减值准备,并且按照会计制度中计提的资产来对准备金进行控制,从而便会减少企业收益,但是若按照谨慎性原则所提取的减值准备金,在税法制度中不得再进行税前扣除处理。主要原因在于税法中所遵循的原则是据实扣除,简单地说就是所产生任何损失与费用只能是真实发生的,若对于损失与费用在无法确认的情况进行申报扣除则可能被认为是偷税行为。一般情况下,企业在会计处理中所进行的各种计提减值准备,主要是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定,由于此判断不属于真实发生的事件因而在税法中不得扣除。

  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对企业会计处理的影响

  简单的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主要指的是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期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的规定中可知,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根据自身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与性质及生产经营特点,自主地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但在税法中,除了国务院财政及税务主管部门的其他规定外,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的最低年限进行了如下规定:其中对于房屋等建筑物而言,计提最低年限为20年;电子设备折旧计提最低年限为3年;飞机、火车、轮船、机器等生产设备而言计提最低年限为10年,而除飞机、火车、轮船外的运输工具计提最低年限为4年;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家具、工具等,计提最低年限为5年。这些规定则表明会计制度与税法对于折旧计提年限不同。除此之外,我国行业财务制度为了能够对利润进行调整,会限制企业利用折旧年限的长短,且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强制性对折旧年限进行统一规范。从而便导致企业在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进行确定时不得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与客观需求作出利于企业的会计处理。近年来,企业为了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改变人类生态环境以及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大部分企业加快对相关设备的.更新速度,尤其是淘汰落后过时设备速度加快,因而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远远提前于行业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在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中应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以此来激活企业的主动性与责任心,使其尽快地摆脱行业对于折旧年限的限制。在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会计处理中应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与发展条件,同时在环境、技术以及地域的条件下,对企业折旧年限进行公平公正的制定,旨在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企业成本及折旧。

  三、确定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率

  对净残值进行预计主要指的是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率主要指的是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与基础值费用后的金额、预计净残值占固定资产原值之间的比例。该企业的实际残值率在1-2%之间,远远低于预计残值率。同时对于不同固定资产的类别其残值率之间也存在极大的差别,例如电子设备与电缆。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对于环境要求的增加,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设备进行处理时会显著地增大其处置成本。其中低于带放射源的设备在会计处理上可能出现绝对值成负数。因此,企业在固定资产残值进行处理时应该根据实际处置不同类别进行会计估计,在处置的过程中即便同类别的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也会存在很大差别,因而就需要谨慎地把握资产所占比例、收入差别以及影响程度。除此之外,当固定资产全寿命使用周期结束时,应该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公式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差异使得在会计处理中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但可以通过一定方法进行调节,使会计处理方法不仅能够满足我国税收法规与国际化接轨,也能有效地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通过对财务会计处理的进一步完善能够有利于奠定企业发展的基础,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最终真正地做到内外统一。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关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17):32-33.

  期刊论文的范文5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快速发展起来。旅游景区开发与旅游景点开放的数量不断增加,需要更高水平的景区景点管理。目前,从整体上看,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水平尚未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内很多旅游景区存在明显的管理瓶颈与问题。回顾旅游景区管理的发展历程,思考景区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提出其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关键词]旅游景区;发展历程;管理创新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发展载体与核心要素,是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成分,是形成旅游产业面的吸引中心与辐射中心。目前,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旅游休闲意识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各级各类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何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与感受,进而提高旅游景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因此,旅游景区管理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景区管理者亟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1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与条件下,旅游景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种管理模式,对于旅游景区的不断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1.1纯公益性管理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是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业仅仅属于外事接待行业,政治属性较为明显,其作为产业的功能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属国家行为,其性质属事业机构,其管理是由政府直接管理与经营。因此,这个阶段的旅游景区管理处于萌芽阶段,是纯公益性的景区管理模式,管理目的是完成政治任务,很少思考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方法。

  1.2政府直接管理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各旅游景区虽然仍旧是政府或政府部门主管的事业机构,但是开始以利益、利润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同时,由于旅游资源依旧是国有化,很多景区的土地是政府无偿划拨,旅游景区大规模地发展起来。然而景区管理仍然缺乏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旅游景区开发规划,忽视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对旅游景区未来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1.3企业经营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旅游景区管理也逐渐进入转型阶段,以往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旅游景区管理与发展的需要,某些景区开始通过承包、租赁、购买等方式转让其经营管理权,实现两权分离。这种由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是企业资本与国有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重组,但其中也不乏有低估国有资产、追求短期利益、相关主体发生冲突或不协调的现象。

  1.4现代企业管理阶段

  在市场经济的宏观环境中,旅游景区若要取得发展,必须直面市场,参与公平竞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开始组成具有多元化成分的股份公司,进行股份制经营。人们对旅游景区管理的认识也逐渐变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得到认同,成为旅游景区的开发和保护的制度保证。

  2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旅游景区管理思想有待创新

  受以往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影响,有些旅游景区较少考虑市场因素,更多地关注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的开发,并整体投放至市场,投放市场之前较少进行市场调研,较少研究游客需求,导致其无法提供满足游客需求的产品,也不重视旅游景区中的景点、产品、品牌的打造,很少做景区产品和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在这种管理思想下,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也常常被忽视,其景区内或周边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很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2旅游景区发展规划有待创新

  目前,还存在部分旅游景区只关注主要景点景区的设施建设是否良好,不重视景区发展规划和相关区域建设的现象。部分景区道路狭窄,绿化率低,人车道路不分,导致游客拥堵,秩序混乱;没有统一规划景区路径,景区参观路线没有明确指示标识,导致游客无法辨识和判断;景区污水、垃圾处理不及时,排放不合理等影响旅游景区的环境;景区卫生间、售货亭、休息区、餐饮服务区规划不合理,导致不能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等。旅游景区发展规划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游客满意度,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发展。

  2.3旅游景区管理手段有待创新

  旅游景区管理手段较为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景区只关注如何吸引游客,而对于已经进入景区的游客关注度不够,服务不到位。例如,在一些旅游景区内,景点的分布比较分散,而旅游景区在服务区和餐饮点的设置上没有从游客方便角度出发,而是单纯出于成本的考虑在某个主要景点设置服务区,而无法顾及其他景点的游客需求;一些旅游景区不重视景区资源的宣传推广,导致经营欠佳,游客达不到规模,资金周转受限,从而无法进一步开发市场,导致恶性循环。

  3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之一,却也是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目前,旅游景区的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无法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景区的期望与要求。同时,旅游业仍然在快速增长,休闲旅游消费需求日益高涨,假日旅游发展势头越发强劲,对旅游景区的管理与发展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改变旅游景区存在的行政色彩浓厚、管理主体缺失、经营机制呆板、市场化程度不足等现实问题,捋顺治理机制、灵活经营机制,实现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创新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回顾旅游业发展之初至今,旅游业发展的诸多瓶颈得以突破。例如,旅游市场的超速发展与配套酒店餐饮业发展速度不足导致的瓶颈,随着吸引内外投资兴建酒店而得以解决;假日休闲旅游的火爆与旅游交通通达程度不足导致的瓶颈,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而得以消除。而随着旅游消费者需求品位与旅游意识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不断参与国际竞争,旅游景区管理质量的瓶颈日益凸显。旅游景区较低的专业化经营水平,较差的市场经济适应程度都使其面临的环境与形势更加严峻,而这种瓶颈无法像酒店餐饮、交通建设等可以通过大规模投资发展的方法加以解决与消除,务必创新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从本质上提升旅游景区发展,从而缓解旅游景区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不适应,进一步推动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CB/T17775—2003).

  [2]潘星炎.论核心景区管理体制创新[J].湘潮(下),2011(9):113.

  [3]卢爽.旅游景区管理创新探索[J].旅游管理研究,2012(11):46,48.

  [4]付晓玉.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3):86-88.

  [5]杨韵.旅游景区管理现有问题及其对策[J].旅游纵览,2012(6):55-57.

  期刊论文的范文6

  1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促进了数字内容。但由于互联网环境具有开放性、全球性、非集中管理等特性,在这种自由的信息网络中,论文的非法传播和使用严重侵犯了期刊论文权利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刊论文的发展。面向互联网的侵权检测的核心任务是找到盗版源,为运用法律手段对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奠定基础。对版权所有者的权益是一种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对挫败侵权行为,使期刊论文版权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期刊论文期刊论文期刊论文侵权检测模型。

  2侵权于水印的技术概述

  2.1数字水印

  数字水印是用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技术,将关键的版权信息嵌入在数字作品中,并且可以提取和鉴别版权所属,而且并不影响原作品的使用功能,作为数字水印技术基本上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

  (1)鲁棒性具有能抵抗攻击的鲁棒性,例如对数字作品进行裁剪、打印、旋转等,水印还会一直存在于作品中。如果去除或者破坏水印信息,将导致作品无法正常使用。

  (2)安全性具有安全性,有低误查率、难伪造、难篡改等特性。

  (3)隐蔽性具有很好的隐蔽性,不影响原作品的正常使用。

  (4)水印信息量嵌入的水印信息量必须能够包含作品的作者或所有者的信息,或购买者的序列号。

  2.2网络爬虫技术

  网络爬虫是一个根据预设条件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遍历的计算机程序[2]。其工作原理是:爬虫从根的URL地址开始,爬取到第一个页面并将其中的所有URL对应的页面也抽取出来,并添加到爬虫链接队列中;然后从队列中选择下一个要爬取的网页URL;重复以上过程,直到达到系统的某一终止条件停止。存储所有符合条件的网页,通过分析、过滤、建立索引,爬虫每爬取一个网页会下载欲爬取的信息到本地计算机上。爬虫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要保证爬虫程序运行计算机与互联网的连接和通畅。

  2.3移动代理技术

  这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程序,在网络上按照某种规则去寻找计算和信息资源,并执行相应的任务,把结果返回给用户[3]。移动代理具有自主性、移动性、跨平台性等特点,具有降低网络流量、均衡网络负载、分布式处理等优点[4]。在网络爬虫检测机制中,需要把满足抓取条件的论文下载到本地进行检测,即把数据移动到服务器端进行检测。相对于网络爬虫检测这种机制,移动代理是把程序放到数据端检测的[5],,无需将期刊论文下载到本地进行检测,所以移动代理检测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分布式计算中的网络负载,提高通信效率,从而有效地解决大型网络上的数字水印检测问题。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基于互联网的期刊论文侵权检测系统在水印制作方案中应该采用密码学的加密(版权拥有者注册时认证中心下发的认证证书中的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体系来加强。而且系统必须要具有的功能应该包括权利人注册获得CA证书、权利人对期刊论文进行权利登记、向期刊论文嵌入数字水印和对互联网上的期刊论文进行权力跟踪和检测。

  3系统设计

  系统框架主要包括四个对象:(1)版权拥有者;(2)版权管理服务器;(3)水印检测服务器;(4)可疑主机(或可疑主机范围)。

  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模块:

  (1)期刊论文登记模块;

  (2)水印嵌入模块;

  (3)侵权检测模块。本文在3.3基于网络爬虫的侵权检测模型和3.4基于移动水印代理的侵权检测模型分析了两个模型的实现机制和检测流程,旨在找到一种适合大型网络的权力跟踪和检测模型。

  3.1论文登记备案版权

  拥有者首先要在版权管理服务系统上进行注册,由版权管理系统审核通过后,CA中心发放CA证书,证书中包括版权拥有者的部分个人信息和公钥和私钥(这对密钥对加入到期刊论文的版权标识符进行加密,当要证明权力时,该密钥可以正确的提取出嵌在期刊论文中的水印,认证中心对密钥和版权拥有者进行认证——持有合法密钥的用户才是真正的版权拥有者[6])。版权拥有者获得CA证书后,登录版权管理服务系统对期刊论文进行登记。登记审核通过后,由水印代理服务系统嵌入经过加密的版权标识符(水印信息)。

  3.2水印嵌入和检测

  (1)水印嵌入版权标识符包含版权所有者姓名,论文登记号,版本号等信息:首先对水印信息进行加密,然后调用水印嵌入算法对原始论文嵌入水印信息,生成含有水印信息的论文。

  (2)水印检测水印的检测是水印代理区别于其他代理的关键部分,也是代理工作的重点。水印代理通过自带的密钥恢复出水印在检测过程中,根据水印算法的不同,可能需要提供原始论文,首先将原始论文和待测论文进行相似性比较,如结果满足一定条件,则认为待测论文中含有水印,采用水印提取算法提取水印的加密信息,然后利用密钥进行解密,从而得到原始水印信息。3.3基于网络爬虫的侵权检测模型基于数字水印和网络爬虫的侵权检测模型,主要由版权管理服务器和CA认证中心组成:当期刊论文版权拥有者怀疑其论文被侵权时,委托版权管理服务单位代其对论文进行侵权检测,版权管理人员接到申请,根据用户提供的可疑URL地址,用网络爬虫探测条件检测所有的URL地址,并下载文件到本地,然后检测是否包含了版权所有者所嵌入的数字水印信息,如果检测到,并查看其所在位置,如果所在地址未经过授权,则记录并生成测试报告,作为法律依据进行维权活动。在基于数字水印和网络爬虫的侵权检测模型中,由于检测模型是把要检测的论文下载到本地,如果文件的数量很大,这种方法并不适合。

  3.4移动水印代理的检测模型主要由版权管理服务器,CA认证中心和水印检测服务器组成:

  系统包括三部分,(1)基本的代理服务器(支持移动代理运行的环境);(2)移动代理;(3)控制中心(控制代理的运行,根据检测结果给代理指示,并设置对检测到的侵权文件采取一定的措施)。

  模型工作过程如下:

  (1)版权所有者发送检测委托申请当版权所有者要检测其论文是否被侵权时,可以向版权管理服务器发送一个检测委托申请,委托版权管理单位代其在互联网上检测其论文是否被侵权,版权管理管理单位根据委托对象和委托内容获取该论文所有者的密钥以及被检测论文的水印信息,

  (2)控制中心产生水印代理公文包和水印代理控制中心根据代理知识库和请求内容制定水印代理迁移策略和指定目标主机或主机范围,控制中心把检测服务接口传递的密钥、水印信息,控制中心制定的迁移策略、目标主机和中止条件等信息封装成一个水印代理条件公文包,因为水印条件参数以公文包的形式封装起来将会在网络上更加安全的传输,控制中心根据水印参数产生水印代理。

  (3)派遣水印代理将分配一个水印代理到指定主机、或者主机范围。

  (4)执行水印代理代理服务器用于代理在主机间的移动,并为其分配执行环境和服务接口。代理在代理服务器中执行时,通过移动代理通信语言通信并访问代理服务器提供的服务[8]。水印代理到达远程站点上后与代理服务器(agentserver)取得联系,代理服务器将会为水印代理创造执行环境,并执行水印代理。

  (5)检测水印信息移动代理过滤文件系统文件找到目标论文,移动代理将提取水印。(6)收集水印报告代理控制中心从网络上收集移动水印发送过来的报告,并且存入报告库,控制中心可以根据发送来的报告规则来更新知识库,为水印代理下一次更智能的迁移提供保障。因此,在基于数字水印和移动水印代理的侵权检测模型中,是把程序移动数据端进行计算而不是把大量的数据移动到程序端进行计算,这种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分布式计算中的网络负载,提高通信效率,有效地解决大型网络上的数字水印检测问题。

  4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系统的水印嵌入部分是用C语言实现的,但是由于Java移动的跨平台性,系统的移动代理是用Java代码实现的,为了使Java对象可以方便的调用C语言的水印函数,本系统利用Java语言实现,其水印嵌入和检测如下:

  (1)水印嵌入其中a原始图片,通过本系统的b水印嵌入界面,嵌入水印后图像如c所示。可以看到,用肉眼看不出a原始图片和c嵌入水印后图像的任何区别。因此,嵌入水印后的图像的商用价值未被破坏。

  (2)水印检测上图对c嵌入后的图像根据版权所有者的密钥和嵌入算法,使用检测算法提出水印信息。提取出的水印信息界面如d所示,可见提取出分离出原图和水印信息。系统对移动水印代理侵权检测模型和网络爬虫侵权检测模型进行测试.

  5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数字水印代理技术的水印检测模型优势如下:

  (1)水印代理机制是将可执行的程序放到远程服务器执行,从而减少了网络负载。

  (2)控制中心可以创建多个代理,可以在多个机器上执行,从而提高了并行计算能力。

  (3)移动水印代理不要求网络一直保持连接状态,可以异步传回检查结果。因此,数字水印代理检测模式的分布式处理和非同步性提高了计算效率,程序移动到远程数据端进行处理的方式极大减少了网络阻塞,非常适合于大型分布式互联网络中期刊论文的保护和侵权检测。

  期刊论文的范文7

  摘要:为使工程建设行业期刊论文稿件的初审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从论文的政治法律审查、合理利用文献不端检测系统、论文结构、格式及内容调整等方面,针对工程建设行业期刊论文稿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该类稿件的初审要点,并强调了初审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工程建设;期刊;初审;论文质量;规范

  一、论文政治性、法律性审查

  在初审阶段就应对论文的政治性、法律性进行把控,初审者对来稿是否存在有悖国家现行法规、制度的问题一定要充分重视,包括知识产权、科技保密、国家版图、国家和民族声誉等[2-3]。相比人文社科类期刊论文,工程建设行业期刊论文的政治性和法律性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初审者要牢牢把握办刊宗旨,提高敏感度,对于涉及军队、航天等特殊项目的文章,要与投稿人及其单位确认是否可公开发表。

  二、合理利用文献不端检测系统

  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投稿质量可进行初步判定。检测系统可以给出量化的结果,但初审者应针对不同论文内容的具体情况具体进行分析[4]。审稿者可通过初次检测时间提醒和复制比来判断文章的投稿和发表情况,但对于零复制比的文章,不可掉以轻心,对于高复制比的文章,也不可一概而论。

  初审者须严格核实文章原创性,对其学术水平进行初判,对论文的创新性、真实性、规范性等方面进行审查,并给出具体、翔实、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不可轻易否定一篇论文[5]。对于引用技术标准规范条文的文章,请作者紧扣文章技术内容,仅在特别必要时罗列条文具体内容,否则仅将相关规范列为参考文献即可;对于开头结尾部分大段复制的文章,建议作者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尽量言简意赅;对于核心章节复制比高的文章,建议作者进行修改,突出反映学术创新性的内容,简化一般流程的介绍;对于已在网络分享资料造成“被抄袭”的文章,一方面要确认作者是否是上传者,另一方面要确认是否已有其他已发表文章共享了资料,以及分享平台本身的影响力,如果已经达到了学术分享和学术交流的目的,那么此种原创文章的发表意义也将大打折扣。

  三、论文正文结构的调整建议

  许多论文是以前期的项目计划书为基础,添加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所以成文后还保持着报告的结构和格式,而且在文章前半部对于项目概况、设计原则和目标等的介绍篇幅偏长,而后部的具体设计内容、运行结果的内容太少。此类“神似而形不似”的投稿中还不乏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结合知名、重点的项目所写的文章,所以审稿者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站在作者的角度,给出建议,帮助作者理顺文章,使得修改稿呈现出完整合理的结构层次。

  四、规范论文格式和内容

  前文提到的技术审查除了对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水平进行判断之外,对于文章各部分“零件”也要仔细审查。科技论文一般由题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这些构成要素是一个具有逻辑关系的严密的整体[5]。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及图表、术语、数字、符号、标点、参考文献等必须依照有关原则[6],贯彻执行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工程建设行业期刊投稿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几点:

  3.文图顺序颠倒,阐述不到位。科技文献排版的规定是“先文后图”。

  4.语言不严谨。许多作者不注意书面语言的应用,写作中还保留着口头交流的语气,甚至语气夸张,频频使用感叹号,并且采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行话”,例如“美标(美国标准)”、“强条(强制条文)”等。

  一般来说,引用参考文献越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掌握了最新的学术发展动态,研究内容新颖,选题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8]。在检查参考文献的同时,还应利用文献检索技能、专业知识挖掘隐蔽性差错,向作者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11]。

  五、重视综述型论文

  前一节中提到了工程建设行业期刊影响因子偏低的问题,高品质的综述型的论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且对于提高期刊影响因子也有很大帮助,所以必须重视此类投稿,优先考虑录用高质量的综述文献、评述文献、对本领域研究热点的文献计量文献[12]。

  此外,介绍本领域国内外先进技术、观点、实践应用以及实证研究的文献也深受欢迎,此类文章被引率一般相对较高,对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因子都有不小的帮助。

  工程建设行业期刊作为科技期刊中占据高比例的一类期刊群,其论文从行文风格、结构、文章要素等各方面都带有鲜明的特点。

  对于该行业期刊编辑来说,来稿初审是一项复杂和繁重的工作,审稿者需要遵循政治性和原创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特色性和适用性的原则,针对行业论文特点,从专业、文理、规范等方面,把握审稿要点,为文章的甄选和期刊品质的提升,迈出卓有成效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2]何洪英,李家林,朱丹.论科技学术期刊论文的编辑初审[J].编辑学报,2007(19).

  [4]闫聪.对学术论文信息质量初审的综合分析方法[J].科技与出版,2014(6).

  [6]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朱大明.初审编辑鉴审科技论文创新性的几个途径[J].中国编辑,2007(1).

  [9]陈锐锋.逆向思维在医学期刊初审中的应用[J].科技与出版,2012(7).

  期刊论文的范文8

  【摘要】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紧缺也越来越严重,因此人地会出现矛盾,面对这样的问题,土地资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就成为重要的工作。本文就针对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和阐述,指出土地资源管理如何加强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 资源管理 利用

  一、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土地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

  1.供地管理主体没有集中的力量,部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宏观调控比较缺乏。

  2.土地配置机制仍需完善。在土地供应市场化的过程中,公开化程度不高,这样的话,土地资产在运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腐*现象也就随之而生。

  (二)土地管理和利用关系没有完全协调

  现有土地用地规划不够先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很早就编制出来了,相关用地指标已不符合现实用地的状况,可是城市建设的任务还是要继续,所以,就会出现不断地拆除民房,然后再建民房,这样的话,造成的损失是很严重的。

  (三)征地补偿及配套政策没有完全到位

  伴随着不断增加的公共设施用地,征用民地的时候越来越多,这类人群陷入了三无的环境,补偿农民也没有很多,而且给予农民的补偿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就算是国家要求建设的一些公路、铁路等重点项目,所给予的补偿也不能保证是100%的,从而农民在接受征地之后,也不会得到应得的利益,所以,会出现很多农民去上访闹事,农村的发展和经济建设肯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依法打击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力度不够

  在城市建设中,进行用地建设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建超出范围,非法用地和乱搭乱建现象,在城郊或农村这种问题就更为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在执行的时候,力度也不够,也会出现以罚代建的情况,只要罚款交到了,事情也就算是解决了。

  (五)集约用地不高,土地利用率低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

  二、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综合上述存在的问题,其要害主要反映在:①重罚款轻打击;②重开发轻利用;③重经验轻规划;④重安置轻监管;⑤重当前轻长远;为了使我们的土地管理和利用逐步走向一条依法、规范、成熟、有序的市场化道路,切实做到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须严格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有序开发用地;加快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报批;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加强领导,理顺机制

  土地资源管理和领导小组的建立在地方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使政府直接进行管理,政府要带动各职能部门,进行用地联审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只有这样,土地的供应机制和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要逐渐建立起来。而且土地资源整合的进行也是很有必要的,然后实行一站式土地交易、一站式办事收费、一站式竞拍成交;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乡镇(街)要积极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努力形成全体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宣传,统一思想

  在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耕地的保护是最为主要的内容,想要做到这些内容,《土地管理法》的宣传力度一定要加大,报纸、广播电视、宣传车、宣传单等方式就成为加大宣传力度的主要形式,只有这样,对于土地的利用人们才能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利用好的土地要作为宣传的典范,对于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要加以曝光率,这样的话,国土资源在全民中认识才会更加深入。

  (三)编好规划,加强监管

  随着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也就随之出现。因此,必须严格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有序开发用地。新的土地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无法替代,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和利用的时候,规划成为重要内容之一,总体部署的实行也是尤为重要的。总体规划在土地的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工业项目向产业基地和工业建成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使公共建设用地能够更为合理。同时建议政府加大对土地管理和合理利用的督查力度,对违章建筑,不得以罚款、补办手续取代,要强令停工拆除;对违法者要绳之以法;对主管部门要追究责任。

  (四)严格审批,合理利用

  除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外,其他建设用地都必须论证预审,未通过论证预审,一律不准立项。土地审批严格落实“六个不批”;即:不符合土地规划的不批;没有农用地转年度计划指标的不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项目用地超标的不批;未通过预审的不批;征地补偿安置没落实的不批;没用做到耕地占补平衡的不批,真正做到按章立项,依法供地,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

  (五)盘活土地,开源节流

  加大存量土地收储处置力度,对于建设用地的存量,要进行细致认真的调查,针对一些特征的重点工程项目土地,要进行深入地检查,在册登记,使界线范围更为明确;对于那些占地的或者是复征的土地要清理掉。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应采取以下措施,包括:改变土地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或纳入政府储备等,以达到充分利用。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开发商需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交纳土地闲置费。在节约集约和科学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对农村分散的空闲地、闲置地和低效利用土地进行融合,同时做好农用地整理工作,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杜绝土地撂荒,禁止擅自改变土地性质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

  参考文献

  [1]王东梅,申菲.论土地管理中的价值标准[J];科技传播;2010年06期.

  [2]蔡胤,曹曦.湖南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召开 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和耕保责任[J];国土资源导刊;2010年02期.

  [3]李京城.防止土地违法行为的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01期.

  期刊论文的范文9

  摘 要:对于期刊论文的评价,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据调查,许多高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大都以论文发表的期刊以及期刊的影响因子(或是否核心期刊)来代替对论文本身的评价,这种评价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该文就国内期刊论文评价进行研究,从评价体系、评价指标、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给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期刊论文 论文评价 科研成果评价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学者发表的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快速增长。科技部创新发展司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学者发表SCI论文26.35万篇,连续6年排世界第2位。虽然数量增速明显,但是论文的质量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差距,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科研评价机制长期以来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

  如何办好大学,如何以科技服务社会,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界自身关注的焦点。好的大学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更是科技创新(包括社会科学)的基地,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技创新,关键在教师。公平、公正地评估教师的工作业绩如科研论文,是激发教师、科研人员投身教育和科研事业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为此,不同的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该文从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以及评价制度三方面分别进行简单评述。

  1 评价体系

  科研成果一般以专利、论文、专著的形式出现,它们都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形式,获得专利保护的成果在使用时是需要付费的,而以论文、专著形式出现的成果则无须付费。重要的成果往往在申请专利保护之后,再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目前我国科研论文评价的主要问题,一是评价体系不健全。其主要表现是:在科研评价中行政化倾向严重,科研人员在评价体系设计中的发言权不够,在评价机构中的比例不足;更有甚者,在一些企业中,成果评价或者考核人员全部为行政部门负责人,一线科研人员基本没有发言权,这不仅影响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而且也影响成果评价的公正性。二是有的评价存在重数量而轻质量的问题。其表现是:我国论文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的数量急剧飚升,但原始创新不足,导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甚至屡屡出现学术腐败现象。致使“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样的钱学森之问短期内无解。

  为此,张萌物等[1]提出构建发展性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即从评价对象过去、现在、未来的贡献出发,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王峰等[2]也提出了目前我国核心期刊存在不思进取、人情稿、关系稿等问题,实际上某些核心期刊存在的问题远甚于此,有些核心期刊把版面出租给某些公司,把期刊当成了摇钱树,这也是导致我国某些期刊近年来被核心期刊、EI驱逐出去的直接原因。因此,在对论文进行评价时,片面采用核心期刊作为指标也是不客观的。于敬等[3]则认为,要克服现行科研评价机制存在的不足,必须建立弹性的科研业绩考核机制,必须建立分类评价和管理方法,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同行专家评议制度,才能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到目前为止,国内甚至全世界也没有一套大家公认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期刊论文评价体系,实际上这样的体系也不应该存在,因为好的评价体系一定要符合国情、域情,符合学科特点。

  2 关于评价指标

  从宏观上讲,论文的评价不外乎两个标准,一个是数量,一个是质量,核心是质量标准的评价,这也是期刊论文评价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是发明专利是否授权的根据,其参考的对象是全世界公开发表的文献,专利审查员是经过专门培训的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士,所以专利的评审具有相对严格的尺度。而论文的评审,一般没有统一的尺度,负责任的期刊要有专门的审稿专家库,论文由专家审稿把关。但国内外都有一些期刊没有审稿流程,有些是形式审查,有些是所谓重复率审查,而最重要的稿件质量审查却被忽视了,这是造成期刊论文质量良莠不齐的主要原因。

  关于期刊论文的质量,普遍接受的标准有三个:一是期刊的影响因子,二是被引频次,三是同行评议。讨论期刊论文评价,目的是希望把确实好的论文评出来,但实际上很难有一个标准是没有漏洞的,因为所有的标准都可以被人为操纵。比如期刊的影响因子,国内外都有一些期刊要求投稿作者要引用投稿期刊发表的论文作为参考文献,有些甚至因没有引用而拒绝发稿;再如被引频次,存在自引和他引以及互相引用的问题,也难以完全杜绝人为因素;被学界普遍认为最好的同行评议形式,也因为许多人情和关系而失去本色。2015年3月底,英国现代出版集团宣布撤回43篇论文,撤回的理由是“同行评审过程受到不正当影响以及存在问题”,导致相关论文的学术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这43篇论文中有41篇的作者为中国人,涉及38所高校等机构。这再次说明同行评审也有人为因素干扰。

  笔者以为,如同专利评审一样,对期刊论文的评价,首先要看创新性,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是灵魂,是动力,是源泉。没有创新的研究,不仅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也是时间的浪费,在研究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其次,要看论文的被引频次,在注重他引的同时,还要区分高被引论文和热门论文的区别。被引频次高,说明发表后同行关注度高,论文影响力大,但有时综述论文的被引频次会高于研究论文,而综述论文的本身并不代表研究的最新动态,所以,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次,要看期刊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一般是同行公认的高水平期刊,其庞大的高素质审稿人队伍,严格的审校流程和编辑质量,吸引了高水平论文的投稿。对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研究单位期刊论文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要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还要具有可操作性;既要符合国际潮流,也要切合学科和单位实际;既要有定性指标,也要以定量指标为主,把人为因素降到最低。

  3 关于评价制度

  推进期刊论文评价改革的关键要靠制度建设。首先要推动科研机构行政权、学术权的分离,建立以学术为本的管理体系,实行学术自治、专家治研。2013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规定了深化高校科技评价改革的原则和导向。2014年7月,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发布了《高等学校科技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要点》,对科技评价工作的具体指标体系及评价要点作了详细规定;2014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再次发出《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典型地区、典型高校针对问题,先行先试,加快探索实践,强化引领示范。

  实际上,除了教育部以外,其他科研院所也发布了关于科研评价的指导意见。以高等学校为例,北京市主要针对“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以科研质量为导向,逐步建立一套有效促进和形成优良学风的评价体系;上海市教委在发布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除了分类考核体系和科研成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外,上海积极推进“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价”和“国际评价”等评价方法,建立与国外接轨的评价制度。河南省教育厅在2014年底也发文表示,到2020年底,全省高校将逐步形成包括社会专业机构评价、市场评价和必要的政府评价在内的多元化科技评价体系。

  黄维[4]指出,在我国建立科研评价体系,必须解决三关问题,一是质量关,二是人情关,三是功利观。解决质量关,就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核心是要选择学术水平高、判断力强,品行操守好和具有公道心的专家队伍。解决人情关的问题,就是要靠严格的奖惩制度。解决功利关的问题,要靠强有利的反腐措施。

  有鉴于此,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学术评价制度。首先是要确立正确的导向。一是要坚持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尤其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指导地位,在对哲学社会科学专著和论文进行学术评价时,应放弃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西方标准,回归中国学术优良传统,采用中国学术规范,运用中国评价标准。二是坚持以质量为本。质量是学术成果的生命。在学术评价中,应破除数字迷信,树立精品意识,以真理性和科学性为根本评价标准,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注重学术成果的创新价值,坚决抵制科研商业化、论文商业化的不良风气。

  关于学术评价方法,文献浩瀚,笔者以为,一是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二是将专家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三是将期刊的影响力与论文本身的影响力和创新性相结合。在科研成果评价时,加强科研成果原创性考核的比重,完善针对学术论文的评价体系,加强科研成果转化考核的比重[5],让科研回归学术本身,让科研人员回归学术阵地。

  4 结语

  科研成果大部分以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期刊论文的评价自然成为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全面、公正、准确地对论文进行评价,不仅关系到对教师、科研人员科研业绩的评价、职称评定、岗位津贴的发放等教师、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这些直接影响到教师和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关系到人才的评价、发现和选拔,最终关系到高校的科研和学科发展。许多高校也制定了科研成果考核办法及奖励办法,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发现现行的期刊论文评价办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评价办法考虑的因素较少,缺乏对论文整体的量化考核,如单纯靠期刊的影响因子评定论文的水平,而没有考虑论文内容本身的创新性和影响力。因此,建立科学、全面、合理、简便、定量综合的期刊论文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对于推动高校科学研究持续健康发展,促进高校科研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萌物,薛斌.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研究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6):94-99.

  [2] 王峰,周文胜.关于我国高校学术论文评价标准的探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3):136-139.

  [3] 于敬,周玲.高校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18):73-75,81.

  [4] 黄维.科研评价要过好三道关[N].人x日报,2015-05-04(7).

  [5] 靳峥,赵良英,李小妹.财经类高校科研工作量化考核调研及分析[J].工业经济论坛,2016,3(2):230-236.

  期刊论文的范文10

  摘要:在现有经济形势下,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难以有效显示经济环境的变化,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将会根据形势发展和变化,采用更多的指标跟信息,使财务会计报告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应用。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单位会计部门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所有者权益等会计信息的总结性书面文件。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与意义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编写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在于将企业的相关会计信息,例如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现金流量等,提供给使用财务会计报告的人,这有利于将企业管理层是否完好的履行所托付的责任展现出来,还能帮助相关使用人在进行经济决策时提供依据。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

  1.债权人、投资人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财务会计报告课为其提供决策依据。

  2.促进相关单位能够行之有效的完善经济管理。

  3.相关权力部门在进行经济检查、监督的过程中,为其提供参考依据。

  二、财务会计报告环境的新需求

  (一)信息的透明度和牢靠性的需求

  当会计信息出现重大失真情况时,大多数人认为,能够将真实情况完整无缺的报告给投资者,决定了较高质量的财务会计报告,此外,信息透明度的高低、靠谱性与否,也与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密切相关。用户的需求不同,会计信息的选择范围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企业来说,会计原则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如果较大,那么在企业当中,对于亏损操作方法的可选择范围也较大。就投资者的维护观点来说,该类信息的可靠性是投资者较为注重的一点。应当加强维护中小投资者,这类投资者的优势在于信息位置,将企业中会计政策予以减少,并且减少关于会计判别的选择范围,是信息牢靠性的重要反映。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稳固性与相关性是呈正相关,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会出现稳固性较强,而相关性较差;或者相关性较强,而稳固性较差。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长期性和导向性需求

  不同的经济背景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同,例如,传统工业经济与学问经济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表现就不一样,前者表现出只对财务信息的注重,而后者表现出的则是对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的双重获取;此外,后者对信息的横向纵向要求也更加严格,不仅注重信息的量还注重信息的类别;不确切的信息也成为后者的关注点之一,预测性信息,部分性、整体性信息都是前者所忽略的一些东西。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的特性,如导向性、相关性以及长期性都是信息运用者所强调的一些内容。

  (三)报告主体硬件与报告主体拓展的需求

  目前,在我国,编写会计报告的主体有很大的区别,从范围上以及从装备上,都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平衡,例如,有些财力较为雄厚的大企业,早已通过技术的改良,引入了会计电算化核算,而有些小企业受资金等因素的限制,仍然使用手工记账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世界科技正在飞速前进,社会正朝着信息化以及数字化方向前进,在此背景下,企业的构造、组织也正在顺应着时代的变迁,实施会计核算的主体、会计的外延等相关概念也亟待更新,对于会计背后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应该进行重新考量,各种因素的变化,要求企业加速对其自身会计报告的更新。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向

  (一)报告彰显快捷灵活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务会计报告的地位很高。今天,在企业中,股东的构造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前进,企业所需要思考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当前投资者所需要的信息,还应该对潜在投资者的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考量,已到达将潜在投资者转化成真正投资者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将于企业相关的所有信息展现给使用人员,例如,企业的发展前景,现金流量情况以及对于企业盈利的预测信息。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加强对预测信息的标准进行强调,加强这类信息的可靠程度以及稳固性。财务会计报告的根本目的在于将企业的经济情况披露出来,以便为使用者的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

  (二)报告内涵愈加多样性

  新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根底的,能够向信息运用者披露有关企业将来开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在此类财务报告中,对于信息的内容,得益于信息量的扩充,使得信息范围较广,更多的非货币类的信息会被展现出?怼6杂谛畔⒌谋泶镄问剑?也表现出了多元化的改变,例如,以前的财务会计报告会大量的采用表格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信息,而目前,图像、影音、文字表格等多种表述方式共同运用,使得企业信息能够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现在信息运用者的面前,这种表达方式的革新,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更加生动、直观的理解、运用相关信息。

  (三)报告注重双向高效的信息传送

  这种财务报告形式自创与交融了现有的几种对将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为支柱。通过对全面收益报表这项内容的增加,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关于该公司财务方面的所有信息,报告使用者对于信息的要求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满足,尤其是信息运用者能够通过报表了解企业预测其现金使用情况的相关信息,这也为会计信息的更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活跃空间。与此同时,作为实时性的报告系统,该类财务报告将信息时效性相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通过提供实时有效的企业信息,使用者能够做出更加正确、严谨的决策。

  总之,将来财务会计报告在计价形式上将向多元计价形式开展,由历史成本计量到公道价值计量,同时思索通货收缩的要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多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像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并经过双向的信息传送,使信息的提供者与运用者做到知己知彼,减轻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邓延芳.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与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期刊论文的标准格式要求】相关文章:

标准期刊论文格式要求04-28

期刊论文标准格式08-04

关于期刊论文表格标准格式04-08

普通期刊论文格式要求是什么10-08

期刊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08-05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要求06-16

论文的标准格式字体要求10-04

标准论文格式字号要求11-01

标准技术论文格式要求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