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论师范生走上幸福道路的起点

时间:2022-08-23 23:27:2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儿童文学:论师范生走上幸福道路的起点

  高等师范学校是未来小学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科教学应该努力挖掘潜在因素,帮助师范生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使他们站在研究这一“幸福”道路的起点上。

儿童文学:论师范生走上幸福道路的起点

  [论文摘要]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在倡导“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背景下,儿童文学作为师范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应该通过激发情感性学科倾向、组织实践性行为体验和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等途径,在提高师范生儿童文学教学、鉴赏和写作等能力的同时,促使他们形成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论文关键词]儿童文学 师范生 教学研究能力

  人活着,有维持个体生存的物质需要,但人不能满足于“活着就行”的动物性生存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还有“活得可好”的问题,有建构生命意义、提高生活质量的精神需要。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的呼唤,面对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教师成为研究者”既是时代要求,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苏霍姆林斯基早就建议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高等师范学校是未来小学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科教学应该努力挖掘潜在因素,帮助师范生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使他们站在研究这一“幸福”道路的起点上。

  一、情感性学科倾向是形成教学研究能力的核心基础

  日本儿童文学理论家上笙一郎认为,“儿童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在身体、精神、社会方面均未成熟的儿童培养成为健全的人”,儿童文学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领域,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基础,“人类是在不断追寻少年时的梦想中实现自己的精神净化的”。在历年来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相当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比例更高。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年级上册有15篇,占全部课文的75%;一年级下册有25篇,占全部课文的73%;二年级上册有20篇,占全部课文的58%;二年级下册有17篇,占全部课文的53%。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师范类院校都把儿童文学课程放在赫然醒目的位置上。师范生与儿童的天然关系之密切、学习儿童文学意义之重要不言自明。而要通过儿童文学教学提高师范生语文教学研究能力,首先要使其对儿童文学产生强烈的情感性学科倾向,引导学生走进学科。

  我校是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通常开设在四年级,这些从专科阶段步入成年的师范生已经渐渐地离开了儿童的生活世界,但他们又不能不从内心怀念那个世界。起始课,不要急于讲授有关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而应该带领学生重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从曾经深深感动过的记忆中的课文里获得新的感动,获得童年重临心头的愉快体验。

  从学校和家庭教育多年获得的知识技能与人生教育基础上,在重新打开儿童文学这扇大门时使他们读出了丰富的感受,明白儿童文学所具有的丰富蕴藏可以让自己不断地开采。于是建议学生重读格林、安徒生童话等世界经典,品味对人生、对世界的美丽幻想,品味格林童话的伟大和丰富,品味安徒生童话诗意温暖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孩子式的轻松戏谑的幽默。过去不曾领悟会意的东西,而今灵犀一点,默然面对,久久玩味,从阅读的愉悦上升到审美的境界。儿童文学中有很多经典,阅读经典的意义正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所说:“总是和经典面对面,目光和理解也会经典起来。’’⑥在激发师范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兴趣的基础上,再推荐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富仁教授《呼唤儿童文学》的论说,使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当代意义有清楚的认识,理解学习儿童文学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责任,这样就可以将师范生逐渐地引向学科,激发其学习和研究儿童文学的热情,他们也就自觉地步入儿童文学的堂奥。

  二、实践性行为体验是形成教学研究能力的主要途径

  体验是人的生命体验,体验具有生命性、个体性、情感性、意义性与不可言说性。从思维图式的视角看,体验是一种非规定性之思,以“体验”之思审视教学,“体验教学就是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或历程,是师生以整全的生命投入教学之中,在与自我、他生命和世界的相遇互动中感受生命、发展生命”。教学中教师通过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快乐,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师范生的实践性行为体验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也是为了激发师范生对儿童文学的深层体验,促使其形成教学研究能力的需要。

  为了给师范生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儿童文学教学可以让师范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郭风的儿童诗《童话》并不讲究外在的节奏和韵律,但十分注重内在的意蕴和诗味。诗中的小野菊和蒲公英两个拟人化的形象,一个是小女孩,一个是小男孩,两小无猜,各有理想,一个想撑一把蓝色的遮阳伞和蜜蜂谈话,一个想戴一顶黄色的小便帽,带一只白羽毛的毽子到处旅行,他们的理想都很美好,也极富儿童情趣。再如,谢采筏的《爸爸来信》以一个幼儿的口吻,再现了孩子天真有趣的提问。信能寄,包裹能寄,脸上的笑当然同样能寄。要不,妈妈本来没有笑,为什么一接到爸爸来信就露出笑容了呢?这种联想只有孩子才想得出来,唯其如此,才能显现出幼儿情趣,给短短的小诗抹上了一层喜剧色彩。在讲析“儿童诗”一节时,可先让师范生赏析郭风的《童话》和谢采筏的《爸爸来信》的独特之处,然后建议他们分别将这两首儿童诗改编成能演出的小剧本。这样,师范生有了可以发挥才智的良机,会大显身手,便能创作出闪烁着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各种版本。


【儿童文学:论师范生走上幸福道路的起点】相关文章: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论文04-20

论中国哲学的特质03-23

论孔子的仁与礼论文04-21

论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03-21

论自主学习与学习资源03-14

论思想政治对人的影响03-01

论中国哲学“和”思想(精选8篇)05-06

论大众传媒对学校体育的影响03-21

师范生教育实习论文04-14

谈如何利用儿童文学教学培养中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精选11篇)07-30